三季人是指持一己之见的人。来源于孔子的一个故事,故事如下:
孔圣人的故乡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:**,孔子的一个小**在院子里扫地,远处来了一个一身绿衣的年轻人,年轻人问他:“你是孔子的**吗?”
小**很骄傲地答道:“是啊。
”
“那你懂的东西也很多喽?”绿衣人问。
“应该是吧。”小**虽然有些纳闷,可也不想让人小看。
“那我问你一个很简单的问题,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?”绿衣人接着问道。
小**一听这个问题,又是好气,又是好笑,不屑地答道:“当然是四个季节,这谁都知道。
”
“不对,是三个季节。”绿衣人抢白道。
“你才不对,是四个。
”小**也不甘示弱。
“那好,咱俩也别吵,找个人给咱们评评理,如果是三个季节,你给我磕三个响头,如果是四个季节,我给你磕三个响头,怎么样?”绿衣人出了个主意。
小**一听,满口答应道:“行,一言为定。
”
恰巧这时孔子出来了,小**赶紧上前去问老师。
孔子上下打量了绿衣人一下,对小**说道:“确实是三个季节,你输了。”
小**一脸吃惊的表情望着老师,心里满是疑惑,可是也不敢问,只好乖乖地给绿衣人磕了三个响头,绿衣人这才满意地走了。
小**不甘心,终于问了孔子道:“老师,明明是四个季节,您怎么说三个呢?”
孔子笑道:“你没看到那人一身绿衣吗,他明明就是个蚱蜢,一生只经历过春、夏、秋三季,从来没见过冬天,你对他讲冬天,他能这么痛快地走吗?你呀,就当吃的亏吧。”说完,留下一脸茫然的小**挥袖而去。
扩展资料
孔子曾带领部分**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,晚年修订六经即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《易》《春秋》。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,有**三千,其中贤人七十二。
孔子**后,其**及其再传**把孔子及其**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,整理编成儒家经典《论语》。
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“天纵之圣”“天之木铎”,是当时**上的最博学者之一,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、至圣、至圣先师、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、万世师表。
其思想对**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,其人被列为“世界十大文化名人”之首。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,祭祀孔子的“祭孔大典”也一度成为和**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“大祀”。
三季人,指代无知的人,所谓“夏虫不可以语冰”。朝,子贡事洒扫,客至,问曰:“夫子乎?”曰:“何劳先生?”曰:“问时也。
”子贡见之曰:“知也。
”客曰:“年之季其几也?”笑答:“四季也。”客曰:“三季。”遂讨论不止,过午未休。子闻声而出,子贡问之,夫子初不答,察然后言:“三季也。
”客乐而乐也,笑辞夫子。子贡问时,子曰:“四季也。”子贡异色。
子曰:“此时非彼时,客碧服苍颜,田间蚱尔,生于春而亡于秋,何见冬也?子与之论时,三日不绝也。”子贡以为然。
这个词源自一个故事。看完你自然就会明白了。
你可以将它理解为:由于经历不同,而跟你持有不同观点、见解的人。
早晨,子贡在大院门口打扫院子。有人来到,问子贡:“你是孔子的学生吗?”子贡答道:“是的。有何见教?”“听说孔子是名师,那么你一定也是高徒吧?”“惭愧。”“那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,不知可否?子贡很爽快地答道:“好。
”“其实,我的问题很简单。就是你说说一年有几季?”“四季。”子贡笑答。
“不对,一年只有三季!”“四季!!”“三季!!”“四季!!!”子贡理直气壮。“三季!!!”来人毫不示弱。然后就争论不止,很长时间也不停。
孔子听到声音,从院内出来,子贡上前讲明原委,让孔子评定。孔子先是不答,观察一阵后说:“一年的确只有三季。“来人见此,大笑而去。
待来人走后,子贡忙问老师:“这一年应是几季?”孔子答:“四季”子贡不解。孔子继而说道:“这时和刚才不同,方才那人一身绿衣。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。蚱蜢者,春天生,秋天亡,一生只经历过春、夏、秋三季,哪里见过冬天?所以在他的思维里,根本就没有‘冬季’这个概念。
你跟这样的人那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。”说完,子贡立刻明白了。